棉花糖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明末烟云在线阅读 - 【明末烟云】 第十二章 2

【明末烟云】 第十二章 2

    【(史实)明末烟云】第十二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二)

    作者:shitou

    29-03-20

    字数:15491

    【第十二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二)

    崇祯十七年,农历三月十九。

    紫禁城,慈庆宫。

    如今的紫禁城也和往时不同了,宫人们跑的跑,抱在一起哭的哭,在远处攻

    城炮声的威压震响下,哭声断断续续阵阵此起彼伏。

    往日紫禁城里那熙熙攘攘井井有条的画面,如今到这国破家亡的时儿,雾中

    的紫禁城里,宫人们乱作一团,往日殿上徘徊停留嬉闹的鸟儿们再也不鸣了。

    还愿意留在宫里的宫人们,都被先前召唤到乾清宫大院里候命了,如今各嫔

    妃的宫门闭得死死的,连往日留在宫门外侍候的太监也不在了。

    各宫里不断传出宫主们自缢而去后,侍候的奴婢们惨绝人寰不舍的哭喊声,

    这一宫的哭喊声刚刚停歇下来不久,另一宫里的哭喊声又突然凄惨无比的响彻开

    来。

    懿安皇后立在慈庆宫大殿门边,看着从宫门外向自己跑过来红衣宫女,宫女

    年才十七岁的年岁,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懿安皇后看着红衣宫女的样儿,心里知道皇上是不再来和自己见最后一面了,

    懿安皇后神色只纠结了一瞬间便又释然开来。

    懿安皇后道:「皇上呢?」

    红衣宫女道:「娘娘,奴婢刚才在宫门外,见着皇上快到了的,然见有一奴

    婢来传话,皇上又转回乾清宫了。」

    懿安皇后道:「皇,皇上可有什么谕旨?」

    红衣宫女道:「那宫人后来跑来慈庆宫宫门外,见着我侍候在门边,就和我

    说……」

    懿安皇后看着红衣宫女心慌意乱的样儿,已然猜了个八九分,但还是希望亲

    耳听到宫女嘴里说出来谕旨的内容。

    红衣宫女道:「谕旨,请懿安皇后自缢,朕不久便也相见!」

    懿安皇后一听见谕旨的内容,脑里轰然一响就空白了,才刚停歇的泪水又冒

    了出来,弄湿了玉容。身着庄严凤袍和高跟尖头弓鞋的高挑身子,一步步往后退

    去。脸上已是梨花带雨,神伤万分了。

    后退着的身子,因为痛心和绝望,也因为凤袍的厚重和高跟尖头弓鞋的小巧,

    身子左歪右扭险象环生。

    懿安皇后道:「不会的,不会的,皇上说要见奴家最后一面的,皇上……」

    红衣宫女看到懿安皇后的样儿,自己也哭喊了起来,毕竟只是十七岁的女娃

    身。但是看到懿安皇后就要跌倒了,宫女急忙跑上去双手扶住懿安皇后的贵体。

    红衣宫女道:「娘娘,娘娘。」

    懿安皇后听见宫女不停叫娘娘,才回过神来,看着娇俏可爱的红衣宫女,她

    的脸上已没了往日的笑容了。懿安皇后强打精神,回以感激的眼神,毕竟是平日

    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重新又镇定起来。

    懿安皇后道:「那奴婢可还说了什么?」

    红衣宫女道:「还说,还说,叫宫里的还在的宫人们,都去乾清宫大院里侯

    旨。」

    懿安皇后道:「事不宜迟,快去吧。」

    红衣宫女道:「不……皇后娘娘……」

    懿安皇后见红衣宫女对自己不舍牵挂的样儿,露出浅浅的微笑,这个笑容红

    衣宫女在往日里常常见到,只是现在感觉又不同了。懿安皇后那唇分齿露的美态,

    挺直的瑶鼻,星目一样的凤眼,怕是以后再也见不着了。

    懿安皇后道:「皇上,就是奴婢们的天,是大明的天,快去乾清宫。」

    红衣宫女道:「皇后娘娘,请受奴婢一拜。」

    红衣宫女整了整自己的红色衣裙,面色沉重的对着懿安皇后跪下,磕了头。

    懿安皇后道:「来生再见,湘儿。」

    ※※※※※※※※※※※※※※※※※※※※※※※※※※※※※※※※※※※※※※※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

    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清兵至皇太极时期,审时度势,已经知道必将不可避免与大明有一次死生存

    亡的大决战。于是,皇太极积极改革内政,中央集权,出兵向东击败朝鲜,使之

    称臣,出兵向西,征服蒙古,再联姻共取中原。于是在极北方孤立了明朝。

    蒙古至蒙元帝国之后,对中原念念不忘,时时想着再次铁骑精兵南下入主中

    原,享受中原的富裕美食和江南美人。

    从朱元璋打崩元末的蒙古残兵败将建立明朝以后,明朝奉行不割地不赔款天

    子守国门的政策。因为朱元璋知道,南宋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训,所以积极防备极

    北方的草原铁骑。

    极北方的草原民族,民族成份相对单一得多。能够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潮河

    里,多次南下扰乱和攻击中原,都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地理上毫无后顾之忧。因为,

    再后方就是无尽的冰天雪地,再也没有敌人了。于是,只要马肥人壮就具备了战

    争的完备要求。这种不种田不盖房随时行走的生活方式,使之草原民族传承掌握

    了一种骑兵快速行进战争的战术。在民族多样化的中原,往往一遇到内乱之时,

    就是草原民族铁骑南下之时。

    次宁远大战时,尽忠报国的督师袁崇焕从广东抽调了三千余水军,从广

    西抽调了六千余广西狼兵,加上少部分辽东兵和蒙古兵(那时清兵还没有征服蒙

    古),共万余人死死守住了宁远,让大明躲过了次劫难。当面之敌是,极速

    崛起的满清八旗军十三万铁骑。

    但是最后袁督师却遭受反间计落得一个凌迟处死的下场,rou被一片片割下为

    不知实情的百姓争而食之。崇祯帝在事后忽然醒悟,已经大错酿成,悔之晚矣又

    将错就错了。

    清兵能够极速崛起,一是因为,明朝支援朝鲜抗击日本的侵略,实力损失不

    小。二是因为,辽东总兵李成梁为对抗蒙古培养出了努尔哈赤,在大明自顾不暇

    的时候,清兵八旗于是极速壮大了起来。

    此时的清兵,不仅上下团结一致,并且又无后顾之忧,能够动员九成的兵力

    投入与明朝决定生死的决战。

    只是现在,在清兵看来,对象已经变成了李自成,或成定局。

    ※※※※※※※※※※※※※※※※※※※※※※※※※※※※※※※※※※※※※※※

    紫禁城,慈庆宫。

    套着金制护甲套的玉手,颤抖着捻着一根步摇,慢慢的抬到飞仙髻边,慢慢

    插入漆黑的秀发中。

    步摇是白玉为主体,整体纤长曲折,外层包金并镶嵌宝石而成,平时不到大

    场面并不佩戴,如今再不用便没机会了。

    妆台上的镜子,形状椭圆,映出懿安皇后的样儿,还是那样的美艳,只是眼

    眸中还有泪光。

    精心妆扮的容装,费时不少盘成的飞仙髻,左边插着两根银制略细的步摇,

    右边插着那根白玉金制的步摇,两小一大三根步摇相映成辉。尾端垂下的金凤,

    随着螓首的时而摆动在空中飞舞起来。

    长长的漆黑发鬓行云流水般的垂在瓜子脸两边,中间展现出远山般的秀眉,

    斜飞的凤眸,挺直的瑶鼻,勾人的红唇,尖圆细致的下巴。组合起来,就是一张

    颠倒众生的样儿。

    纤长的颈子,充满自然的曲线美,显得贵气无比,颈下便是皇后娘娘的凤袍。

    紫金色大袖衣,用苏绣饰凤翼天翔纹图,加霞帔,也用苏绣饰八条织金云霞龙纹

    图。象征着皇帝的宠爱和皇帝的禁脔。整体端庄高贵,雅丽非凡,把女体包裹成

    了天下最尊贵的皇后娘娘。

    当年先帝从各地云集的五千佳丽中才选出了自己,可惜没几年,先帝就驾崩

    而去了。大明的情势如江河日下,被清兵和农民军前后夹击着。

    懿安皇后静静的看着镜中的自己,自己还是那么风华绝代,只是现下竟然走

    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刻了。再好的容华,又有什么用呢。

    懿安皇后道:「奴家当初不该支持一些臣子,反对迁都,都是本宫误事,方

    有此时国步艰难。」

    泪水转悠着从斜飞凤眸的上扬眼角流下,烛台上的光在镜子和人之间,随微

    风晃动着,染上烛光的懿安皇后像披了一层金光似的印在椭圆的妆台镜中。

    懿安皇后道:「奴家辜负了皇恩,误了大明,奴家罪该万死。」

    懿安皇后知道,在崇祯帝心里一定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因为当初讨论迁都的

    时候,自己明里暗里反对迁都,说那样有损皇上的尊严,大明的脸面,又说李自

    成不过是草寇,很快就会镇压下去。结果,转眼已是现今的局面了。

    而皇上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也是自己极力支持下的结果,皇上不可不看自

    己的脸面和立场。而皇上自己也是极讲究脸面的人,再加上根本拿不出体面迁都

    的钱,所以一拖再拖酿成了大错。

    懿安皇后心想,要是迁都江南,就算大明损失了北方,江南还有半壁江山,

    可以后图之。自己为了脸面,皇上和很多臣工们也都为了脸面,而不愿意迁都,

    本来是容易解去的事情,现在已到大明的末日了。

    懿安皇后知道现在后悔的事情已成过眼云烟,多想无益了。

    沉默了片刻,深沉叹了一口气,看着镜中的自己缓缓从圆凳上站起了身子,

    然后转身沉重的走向凤榻,顺手拿起了妆台上备好的一个小玉瓶子。

    椭圆的妆台镜,映出了懿安皇后的背影,她正慢慢的一步步走向凤榻,步子

    显得是那么的沉重,好像每走一步自己的生命就减少一分似的。往日雍容华贵的

    样儿,已经不复存在,时而传来的攻城炮声更是让懿安皇后心惊不已。

    镜中映出的背影,凤袍上用苏绣饰凤翼天翔纹图,与凤袍前面的纹图姿态并

    不相同,只见凤立在云中,左右展开宽大对称的凤翅正欲飞翔,每一根翅膀的羽

    毛都栩栩如生。随着,懿安皇后一步步的行走,背后延绵至背臀的苏绣凤翼天翔

    纹图,便活灵活现展动了起来。仿佛身穿凤袍之人就是凤的化身,是天底下最尊

    贵的女人。更是皇上一个人的禁脔。

    慈庆宫里已经没有宫人了,都去了乾清宫侯旨,只有两个太监派来守在宫门

    外,以确认懿安皇后自缢以后,回去乾清宫给崇祯帝复命。其他娘娘的宫门外,

    都有这么一两个乾清宫派来的太监守着。

    懿安皇后掀起凤裙,慢慢仰身躺在了凤榻上,眼神慢慢的移动到妆台上镜中

    的自己。妆台对着自己腿的方向,在凤裙的半遮掩中,露出了高跟尖头的三寸弓

    鞋,里面包裹着自己的三寸金莲,天生雅巧的脚趾在弓鞋里正不安的扭动着。

    懿安皇后道:「本宫就此了了性命,殉国尽忠!」

    懿安皇后拿起小玉瓶,带着护甲套的玉手颤抖着拧开瓶塞,愁云密布的面容

    上眉头微蹙,唇分齿合开了又闭,往复数次。

    几次伸到红唇边的小玉瓶,懿安皇后都不敢一吞瓶中之物。最后,带着护甲

    套的玉手撑着凤榻上的锦被,在凤榻上坐了起来,背靠在床头。

    再看镜中,镜中的自己一副不甘愿的样儿,虽然美丽无方梨花带雨,但这份

    容华就要消散了。

    懿安皇后想多看看这个世上的事物,玉手紧紧的握着小玉瓶,抬起螓首仰望

    着暖阁内精致非凡的房梁上的云朵行龙图,思忖良久。

    就要离开这个世上了,大明亡了,自己身为皇后理应殉国。懿安皇后眉头终

    于舒展开来,张开略显发白的红唇,微微张开洁白整齐的贝齿,里面细长的玉舌

    在不安的蠕动。

    懿安皇后终于狠下心,一口饮下小玉瓶中的液体,立刻便觉浑身彷如万箭穿

    心般的疼痛,在凤榻上忍不住翻滚了起来。

    懿安皇后道:「呀……啊……啊……」

    胸前凤袍下高挺的酥乳,在剧烈的起伏,呼吸越来越难以为继,每吸一口气

    就感到钻心的刺疼。三寸金莲已经把一只高跟尖头弓鞋踢落下榻下,露出了金莲

    的本体,只见天生小巧的金莲并没有缠足,因为剧痛不断扭动的足趾指甲上涂着

    漆红色的蔻丹。

    懿安皇后双手捂着自己的肚子,鲜血从齿缝嘴角上流出唇外,唇色已经由红

    转白了。

    懿安皇后不愿意自己的死状面对着其他人,在身子越来越沉重和剧痛的情况

    下,懿安皇后把身子慢慢的转向了床的里面。这样进入暖阁的人,一开始就看不

    见自己死去的样儿了。

    懿安皇后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模糊,凤榻上抽动的身子动作也越来越微弱了,

    泪以流干的斜飞凤眸,已经变得无神,时有时无的酥胸最后也停止了起伏。

    懿安皇后死前尽量保持侧卧,双手抚肚的安眠姿势,艰难的咽下了最后一口

    气,感受了最后一次钻心的刺痛。凤袍下的酥胸最后一次沉了下去,便再也没有

    伏起。

    懿安皇后临死前道:「皇……上……」

    &xFF44;&xFF49;&xFF59;&xFF49;&xFF42;&xFF41;&xFF4E;&xFF5A;&xFF48;&xFF55;&xFF0E;&xFF43;&xFF4F;&xFF4D;

    倌紡裙:伍妖玖叁伍伍伍柒玖

    沈阳(盛京),城外。

    清兵在最后一次大演练,然后南下与李自成争夺天下。

    多尔衮和洪承畴坐着战马,立在高岗上,看着岗下数万八旗兵演练的场面,

    如大海中的波澜翻滚起伏,两人内心都很复杂。

    多尔衮内心复杂的是,南下是不得不下,如果不下,李自成拿下了北京,就

    会立即消灭大清。所以可以说,是李自成逼着大清不得不南下的。

    洪承畴内心复杂的是,自己以前是大明的臣子,现在无奈换了主人,还要帮

    着新主人和旧敌人攻打旧主。旧主在危在旦夕中,不知道能不能躲过这一劫。

    洪承畴想当初,如果崇祯帝不在自己和清兵决战对峙的时候,时时掣肘的话,

    如今的局面或许不会如此。那时,自己账下的十万孙传庭练出的秦兵,如今就可

    以回援京师了。洪承畴心想,自己忠诚了一辈子,如今年已五十成了大汉jian,一

    生的名誉尽毁亦。以前打农民军的时候所向披靡、节节胜利,最后本该乘胜追击

    一举消灭农民军之时。但是,刚好此时清兵又有动向,而关键的是,此时崇祯帝

    又停止剿灭农民军而抽调大量精兵转向辽东对抗清兵。

    这样就给李自成死灰复燃的机会,结果兵一到辽东,崇祯帝便处处掣肘,让

    自己无处施展、处处还要看监军人脸色。如今洪承畴知道想过去已经没有用了,

    如果自己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尽心的辅佐多尔衮。

    多尔衮道:「督师,此番南下谋取中原,你怎么看?」

    洪承畴道:「微臣以为,万万不可让顺军先拿下北京,那样后果不可想象了。」

    多尔衮道:「督师,可说的详细些?」

    洪承畴看了一眼身前马上的多尔衮,又略微低下头作出一副低三下四的奴才

    样。多尔衮把洪承畴的样子看在眼里,仰头望天露出笑意。

    洪承畴道:「以前并不是大明打不过我大清,而是因为有李自成在后面掣大

    明的肘,大明两头难顾,一步步才拖垮了庞大的架子。」

    多尔衮望着马上的洪承畴,默不作声,想要听听这位汗臣能说些什么料子出

    来。

    洪承畴又微微抬头瞧了一眼多尔衮的脸色,见多尔衮默不作声,脸上也没有

    怒色,知道自己可以继续说下去。

    洪承畴道:「如今,顺军如果拿下北京,将震动天下,必将灭我大清,以绝

    后患。而顺军在江南一带对明依然是攻势,江南的明军自保都难别说反攻了。」

    多尔衮道:「督师,那又如何?」

    洪承畴知道多尔衮称呼自己一声督师,是尊敬自己给自己一个脸子,其实自

    己手无兵权,是孤家寡人一个,在大清内部对待他这样的汗臣多数也是厌恶的。

    洪承畴道:「李自成拿下北京,崇祯帝一死,大明群龙无首,各地驻军将遍

    地投降顺军,那时顺军攻打我大清将无后顾之忧也!」

    多尔衮恍然大悟,这些汗臣的眼光比大清内部的将领多了太多的见识,如果

    光靠满蒙的铁骑而不用汗臣,是拿不下天下的。

    多尔衮对大清的骑兵充满信心,但又想知道洪承畴的看法,于是沉着声询问

    洪承畴。

    多尔衮道:「督师,以为我大清能不能打得过李自成?但说无妨。」

    洪承畴又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身前马上的多尔衮,思忖瞬间,觉得还是以实

    相报方是自保的法子。

    洪承畴道:「顺军现如今拥兵百万,在江南与明军对峙的有五十万左右,在

    北方各地亦有五十万上下,东征北京极可能有三十万上下的兵力,而东征的一路

    上又招降和受降了大量明军边军。而我大清倾巢而出,加上蒙八旗汉八旗也只有

    八万九万之数。而且还要留兵守盛京,防备朝鲜和蒙古的不测之举,出兵最多只

    有八万余数,顺军可以出动我们几倍的兵力。」

    多尔衮道:「督师说得不错,如果李自成拿下北京,士气声威将锐猛无比不

    下我大清的铁骑,到时候大清不说入主中原,就是保有辽东都难了。」

    洪承畴道:「王爷说的极是,所以不能让李自成拿下北京,即便他提前拿下

    北京,大清也要在顺军立足不稳之时强攻北京,不成功则成仁。」

    多尔衮道:「督师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民族存亡的关头,只有拼才会有一

    线生机,但是山海关的吴三桂怎么办?本王屡次招降他,他都含糊其辞,尤为可

    恨。」

    洪承畴知道吴三桂是多尔衮的眼中钉,不是有山海关在,清兵早就打入中原

    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能拿下山海关,山海关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拿下的。

    洪承畴道:「吴三桂这人诡诈的很,又忠亦jian,但是山海关的明军夹在大清

    和大顺之间,如果北京失手,山海关将再无粮饷供应,实事上山海关已经一年多

    没有发军饷下来了。」

    多尔衮道:「吴三桂是想坐山观虎斗,一,他希望崇祯守住北京,他希望左

    良玉挥军北上救驾崇祯,这样他吴三桂还继续做一个忠臣。二,吴三桂知道自己

    出了山海关必是一个死字,因为东面是海,北有大清,西和南都在大顺的控制之

    下。所以他想困守在山海关做一个墙头草,给大清和大顺先打起来,因为他知道

    如果我大清攻他,大顺便会趁机攻大清的辽东,如果大顺攻他,我大清正好偷袭

    北京或是也寻机抢占山海关。」

    洪承畴听见多尔衮的一席话,心惊不已,另眼相看,知道多尔衮是一个枭雄

    之才,其胸中充满着宏图霸志。其能力更胜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洪承畴道:「王爷,还有一种可能,不知当讲不当讲?」

    多尔衮道:「唉,督师,但讲无妨!」

    洪承畴道:「通过我对吴三桂的了解,吴三桂或许想自立为王,并希望大顺

    攻破北京,他好寻机攻我盛京以打下自己的底盘,或打回北京,到那个时候,吴

    三桂在北京号召明军北上为崇祯复仇,大清南下的仗就打不完了。」

    多尔衮心惊rou跳一下,急忙下得战马,用手扶着洪承畴的手,亦下得马来。

    洪承畴知道,只有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以后在大清才有自己立足的位置。同

    时也知道,大清内部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与多尔衮争帝位,一直不和,最后两人

    谁也不让结果才成就了庄妃的儿子顺治。而庄妃算是多尔衮一派,故此多尔衮暂

    时压制住了豪格一派,让豪格有气难出。

    多尔衮道:「如果吴三桂是此种志向,我大清又攻不得他以免给大顺机会,

    吴三桂又不降,那该如何是好?」

    洪承畴道:「王爷,稍安勿躁,当下吴三桂主动出击的几率极低,因为他没

    有粮饷作为后备,除非有什么我们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吴三桂还是不敢出山海

    关的。」

    多尔衮道:「那我大清到底是先拿山海关还是直取北京,和李自成争天下呢?」

    洪承畴道:「吴三桂和李自成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如果李自成攻破北京的

    话,其危害比吴三桂更甚,所以大清无可选择只能边假意招降吴三桂,一边倾全

    国之力强攻北京,不管他李自成攻破北京还是没有攻破,大清只能提前南下了。」

    多尔衮道:「督师说得不错,还要劳烦督师再次修书与那吴三桂,先稳住他

    的阵脚,带我布阵疑兵使吴三桂不敢妄动分毫,大清才好倾国之力直取北京。」

    洪承畴道:「王爷,高明,奴才对大清,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多尔衮看着洪承畴低三下四的样子,比自己还年长二十岁左右,自己今年也

    才三十二岁而已,这那里还是几年前几乎剿灭李自成的大明督师,现在只不过是

    一条有用的狗奴才而已了。

    多尔衮道:「哈哈哈,督师为我大清出谋划策,待我大清入主中原以后,督

    师就是大清的开国功臣了。」

    洪承畴一听多尔衮的话,连忙跪于地下磕头不已,满脸充满对大清的忠诚和

    对多尔衮的崇拜。

    洪承畴道:「大清万岁,王爷万万岁!」

    多尔衮一听洪承畴说出万万岁,豪爽的哈哈大笑,扭头环顾四周见近处没人,

    笑声更大了。

    多尔衮道:「八旗兵已经演练完了,吾弟多铎指挥的不错,是一个将才,我

    们下岗吧。」

    洪承畴道:「王爷说得极是,哦,我见先前镶黄旗军阵中有一位青年将军,

    左冲右杀勇猛非常,不知道是谁?」

    多尔衮道:「哦,镶黄旗吗?那是一名小将,不足挂齿。」

    洪承畴道:「敢问姓名!」

    多尔衮的眼光望向清镶黄旗军阵里,只见其中一名黄衣布面甲小将异常勇猛,

    那个人他是记得的。

    多尔衮道:「他叫,鳌拜。」

    ※※※※※※※※※※※※※※※※※※※※※※※※※※※※※※※※※※※※※※※

    盛京皇宫,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

    中宫。
<